Tuesday, April 24, 2012

網路世代指標性詩人楊佳嫻 邀您一起追尋日常的靈光

「靈光」和「日常」看似對立、衝突,然而很多作家因為有著敏銳的心與眼,能從每天無聊、醜陋的日常生活與環境,看到美麗、魔幻的境界。新世代作家中,最具書寫才華的美女作家楊佳嫻便是箇中好手,國立中正大學特別邀請她到校演講「詩.追尋日常的靈光」,歡迎校內外人士在4月30日(週一)下午3時到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一樓60階梯教室,聆聽她如何捕捉靈光乍現的片段,將日常中拾得的好「梗」表達完成,創作出一篇篇真實、美麗的詩作。

報名去囉!!

講題:詩.追尋日常的靈光
講者:楊佳嫻(詩人、清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日期:101年4月30日(週一)
時間:下午3:00開始(2:40開始就座)
地點:中正大學圖書館一樓多元創意教室
備註:參加之公務人員可獲得2小時的終身學習時數

作為新世代的代表詩人之一,楊佳嫻活躍於網路世界,她的文學和網路是密切的,從BBS、Blog到臉書,她未曾缺席;楊佳嫻認為網路時代需要更為經濟有效的文體,而詩所具有的「抒情」、「濃縮」等特質,更為適應這個時代。但如果您認為楊佳嫻展現出來的作品像一般網路詩的隨意性和速食化,可就錯了!她的詩充滿創意的新古典詩風,表現出獨特的現代詩古典新象,揉合古典與新銳的意象。

楊佳嫻認為寫作要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靈光,不能永遠依賴特殊經驗。要從日常步行的砂礫中,找出閃閃發亮的金屑。靈光就存在於環境,存在於生活,我們的身體每日都在感受,眼簾飛掠無數閃動的形影,重點是準確的捕捉。而藉由讀她的詩,您可以看到一位新世代詩人對生命、時間,對自我、世界的閱讀,思考,書寫。

詩「有效而無用」,不能用以改革社會,卻對於提供心靈的餘裕與紓解、生活的潤澤、美學教養的提升、嶄新的觀看世界的眼光,擁有極大效益。4月30日中正大學與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詠春—閱讀詩之美」巡迴講座,邀請您來聽楊佳嫻讀詩、寫詩,紓解心靈、潤澤生活,嘗試用不一樣的視角觀看「煥然一新」的世界,共同創造一個詩情畫意的春天。


楊佳嫻簡介
高雄人,作家、詩人、散文家、青年評論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自承受魯迅、張愛玲、楊牧等前輩作家影響。其詩作被評論家唐捐認為是古典與尖新的結合。為《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九歌)選入的最年輕詩人,《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三十家》(九歌)中最年輕的入選者,與鯨向海同為網路世代的指標性詩人。

著作:

  • 詩集
《屏息的文明》 木馬文化 2003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 印刻出版 2006
《少女維特》 聯合文學 2010

  • 散文集
《海風野火花》 印刻出版 2004
《雲和》 木馬文化 2006
《瑪德蓮》 聯合文學 2012

  • 編纂
《臺灣成長小說選》二魚文化 2004《屏息的文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